紫笔文学 > 从小宫女到大将军 > 第38章 争夺粮库之战

第38章 争夺粮库之战


胡军师听小士兵说出魏卓卿和自己的名字,这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,他非常奇怪地问小士兵:“魏大人在这里任职?”

  “回胡大人的话,魏大人是我们最大的头儿。”

  “嘿嘿,这个家伙,突然消失没了音信,没想到躲在这儿,该我事成也!”想到此,问士兵:“你们怎么知道老夫的名字?”

  “回胡军师的话,”开门的士兵说:“您这么有名,谁人不知呀?”

  “嗯?老夫怎么个有名啊?”胡军师还真的不知道他的名气如此之大,连这山沟里的士兵都知道。

  可是,当这位士兵回答他时,却让他汗颜得无地自容。

  那士兵说:“胡大人曾经是朝廷命官,皇上还嘉奖过你。而叛军一来,你不但不抵抗,还给叛军当走狗!天下人谁不耻笑你呀,你的大名谁不知道呀!”

  胡军师瞪着这位小士兵,气得吹胡子瞪眼,却无言以对。场面非常尴尬。

  他曾经和魏卓卿同朝为官,魏卓卿突然消失后,他也被杨国忠找茬,从长安城贬到了河北。

  为此,他一直心怀不满。叛军一来,他便投靠了史思明,给其子史朝义当军师,被天下人耻骂。

  胡明是有名的铁嘴,死的能说活,活的也能给说死。他本以为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,可以劝说守护粮仓的官兵投靠安禄山和史思明,没想到一进山门就碰了这么一个不软不硬的小钉子,原来的底气一下子就泄了一半。

  如果,他早知道魏卓卿在此守护粮仓,说什么也不会以叛军军师的身份来劝其归降,这不是自求其辱吗?

  他对魏卓卿的人品和性格太了解了,这可是个脾气倔强、油盐不进的家伙。

  他刚刚明白,一进山魏卓卿肯定就知道了,派了这么一个小兵,在山门前说了这么一番话,从心理上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

  现在怎么办?已经进了山门还怎么退回去呀?正在他犹豫不定时,魏卓卿出现在他的面前:“胡大人,是那阵风把您吹到我这山沟沟里来的呀?”

  “魏大人,老夫许久没见到你了,原来你在这里躲清闲。”

  “哈哈,我们难得一见,愚弟已经备好了酒菜,还请胡大人赏光呀!”

  “好说、好说。”

  “胡大人请!”

  “魏大人请!”

  魏卓卿陪着胡明来到粮库的小餐厅,宾主入座,上茶。

  “魏大人,你的家事朝野臣工上上下下都知道了,都骂杨国忠一党贪官污吏把持朝政、欺压百姓、无恶不作,逼得你背井离乡藏到这个深山老林里来,臣工们都为你抱不平呀!”

  胡明说的都是事实,魏卓卿是深受杨家人迫害的大苦主,女儿被杨恶霸逼得走投无路进宫当了宫女,他本人被迫辞官隐身埋名逃到这深山老林来避难,同杨家有着深仇大恨。

  “杨国忠一党欺君祸国,诛杀一万次也不解恨!”魏卓卿一提起杨家人便火冒三丈!

  “不瞒你说,本人也是受到杨国忠的迫害,才被贬到河北来的。所以安、史二位义士扛起清君侧、讨伐杨国忠的大旗,本人便响应了……”

  “胡大人,我们曾同朝为官,难得一见。我们今天不谈国家大事,喝酒好吗?”没等胡明说完,魏卓卿便打断他的话说道。

  “喝酒,干了!”

  “干了!”

  放下酒碗,胡明拿出史朝义的书信,对魏卓卿说:“好,我们喝自己的小酒,不操朝廷的心。不过,这是史将军写给你的亲笔信,我既然带来了,就不能带回去。你还是看看吧。”

  魏卓卿接过来看了一眼,问胡明:“这封书信真是史朝义写的?”

  “是的,是我看着他写的。”

  “你别说,这个史朝义没读过书,又是个蕃人,这字写得还不错,有点儿像一种篆体,是不是?”魏卓卿把书信展开给胡明看。

  胡明当然知道什么是篆体,而史朝义的信中字迹很不成样子,哪里能同篆体相比呀。便问:“什么篆体?”

  “梅花篆,听说过吗?”

  “梅花篆?没听说过。”胡明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梅花篆。

  “如果胡大人有兴趣,我就在胡大人面前献丑一次,说说这梅花篆的来历。”

  “愿闻其详。这里是颜真卿的管区,想必魏大人得到颜大人的真传,对篆体有一定的研究。”胡明有求于魏卓卿,自然不会扫他的兴。

  “那我就献丑了,”魏卓卿煞有介事地说道:“相传有一对农家夫妇,农妇总说自己不但识字还会写字,而农夫从来没有看到她写过一个字,便催农妇写几个字来看看。

  “而农妇确实大字不识一个,更不会写字,为了让农夫知道她会写字,便找来了笔墨纸砚摆在屋子里。农夫见了还以为她真的会写字,很是羡慕。

  “可是,农妇一直不当着农夫的面写字,而她不写几个字又过不了关。有一天,农夫不在家,她抓到了一个大屎壳郎,用屎壳郎沾上墨汁往白纸上一按,还真的像一个字。便整整齐齐地在白纸上按了几排屎壳郎的爪子印。

  “农夫再问她写的字时,她便拿出这张纸给农夫看。农夫横看竖看都整整齐齐,觉得不错,问农妇,你这是什么体?农妇随口答道,梅花篆体!我看史朝义这笔体也有梅花篆的风格。”

  “哈哈!”二人大笑。当然,胡明笑得很尴尬。

  “喝酒!”魏卓卿端起酒碗对胡明说。

  “喝!”

  放下酒碗,魏卓卿说:“久闻史公子大名,请胡大人将愚弟的话转告史大公子,人有了名气就得把字练好。我魏卓卿虽然被杨恶霸一党迫害至此,也绝不背叛大唐江山、不背叛当今天子和朝廷,更不会同屎壳郎之辈的污物沆瀣一气、狼狈为奸!”

  说到这儿,魏卓卿看看胡明,接着说:“胡大人酒也喝了,饭也吃了,请自便吧。”

  说完,对传令兵令道:“送客!”

  胡明其实是被魏卓卿客气地赶出了山门,老脸丢惨了。可怜他只喝了两口酒,一口饭菜都没来得及吃,饿着肚子往回走了。

  还是第一次见到的那位小兵送他出山,一边走小兵一边同胡明说:“胡大人,您以前一定是个好官。”

  胡明望着小兵稚气的脸问:“你怎么知道我以前做过官?你又不认识我。”

  “我是听魏大人说的。”

  “哦,你们魏大人是怎么说的?”

  “魏大人说,你以前是个好县令,为百姓办过很多好事,至今许多百姓还在念你的好,百姓都记得你。皇上也知道你是一位称职的好官。”

  “真的吗?”胡明不敢相信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魏卓卿,还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好话。

  “可不是真的吗?这还能有假?你老人家以前的事,我可不知道,那时候还没有我呢,我骗你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家有意思吗?”小家伙很能说。

  “你们魏大人还说了些什么?”胡明当然明白这些都是魏卓卿教的。

  “魏大人还说,您是个好官,也是个人才,只是太可惜了!你不该受那些猪狗不如的叛军迷惑,为他们做事。等朝廷平定了叛乱,您如何回去见父老乡亲?还有啥脸面苟活于世?不如早点醒悟,站错了队可以再站回来。”

  说到这儿,小家伙喘了一口气,接着说:“魏大人让我一定转告您,如果有一天您不想给叛军干了,想归隐山林,魏大人这里随时都会好酒好肉接待您。”

  胡明当然听出来了,这些话都是魏卓卿说的。当着他碍于面子不好说,让这位小兵转达,可见这位老同仁用心良苦。

  他们经过水坝时,小士兵对胡明说:“胡大人,这个水坝里养的鱼虾和鸭鹅我们都吃不完。”

  胡明看到水面上成群结队的鸭和鹅真不少,还有许多鱼儿在水面上跳跃。便问道:“你们的伙食好吗?”

  他的目的是想知道这里的供应如何,如果真的把山封了,他们能坚持多久。

  “我们的伙食以前不行,据说都吃不饱。自从魏大人来了以后,他带领我开垦荒地,种了粮食和蔬菜。还养了许多羊、猪、鸡、鸭、鹅、鱼虾等等,不用朝廷供给,我们都吃不完。而且天天都有肉吃。”

  “哼哼,封锁粮库的想法看来很是愚蠢。”胡明心里想着,又问道:“你们当兵的也天天都有肉吃吗?”

  “魏大人同我们在一个灶上吃饭。除非有客人来,他是不开小灶的。我们的肉食和蔬菜吃不完都淹了晒成干,留着冬天吃。”

  这时他们正好路过一片菜地。小士兵对胡明说:“您看,这一大片菜,我们根本吃不完,像这样的菜地还有很多块。”

  看到水坝和菜地,再加上小士兵的一席话,胡明确认这样一个事实,这个粮库的粮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。能了解到这些也算他没有白跑一趟。

  “你们魏大人真有办法,这个山沟沟被他治理得快成鱼米之乡了,你们有多少人?”

  “这可是军事秘密,是不能说的。”

  “哦,老夫糊涂、老夫糊涂。你多大了?当兵几年了?”胡明又吃了一颗钉子,改口问道。

  “我才当兵不久,安禄山等叛军首先打下的就是我们县城。我既怕被乱兵杀了,又怕被抓去当叛军,就逃了出来,稀里糊涂来到这座粮仓,魏大人收留了我。”

  “你逃了出来,你的家人不找你吗?”

  “我的父母都被乱军杀害了,我还有个弟弟和妹妹现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,也不知道他们的死活。”说到这儿,小士兵的心情非常沉痛。

  胡明这才明白,这个小士兵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魏卓卿干了,这是安禄山逼的。

  “叛军的人很多,是你们的若干倍。如果他们来攻打你们,顶得住吗?”胡明又在试探小士兵。

  “胡大人尽管放心,叛军来多少,我们消灭他们多少,绝不留情!”小士兵说此话时非常镇定自若,信心满满的样子。看来这个粮库很难攻下。

  “胡大人请留步!”这时,后面有一骑兵追了上来。

  胡明和小士兵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便停下脚步等在原地。

  骑兵来到胡明面前跳下马对胡明说:“胡大人,我们魏大人说您没有吃好饭,怕您在路上饿着了,特派我给您送几个肉夹馍来。”

  说完,把一个白布口袋递给胡明,里面有十几个肉夹馍。胡明叫自己的随从接过口袋,对送馍的骑兵说:“回去转告你们魏大人,胡某领情了,我们后会有期。”

  “遵令!”送馍的骑兵拨马回去了。

  胡明和随从都饿了,便对随从说:“魏大人的好意我们不能不领情呀,吃吧。”

  随从拿出一个肉夹馍递给胡明:“胡大人先请!”

  胡明接过来说道:“你也吃吧。”然后问送他的小士兵:“你也吃一个吧。”

  “谢谢胡大人,我吃过午餐了,我们今天都吃肉夹馍,还有鸡蛋汤。我吃了十二个。”

  “真的假的?”一直没有说话的随从问小士兵。

  “骗你干啥?吃点肉夹馍不算啥。我们初一小改善,八个凉菜,十六道热菜,还有酒;十五大改善,十八道凉菜,三十六道热菜,还有酒喝。”

  说到这儿,他看看胡明和随从,接着说:“你们如果不信可以在我们这儿多住些日子看看,或者赶着初一和十五过来。”

  小士兵看着随从狼吞虎咽地吃着肉夹馍,没心思同他说话,便问:“好吃吗?”

  “嗯,得得得很!”这是当时的河北方言,非常好的意思。

  肉夹馍还是热乎的,胡明也确实饿了,大口开吃。味道还真的不错,便对小士兵说:“如果,你不是吹牛,你们这里真的成了鱼米之乡了。”

  “嗨!我可能说啥你们都不信,若是我饿着肚子能对你们吹牛说吃肉喝酒吗?”

  其实胡明早看出来了,这个小士兵没有撒谎。他说的话,不一定出自他自己的口,肯定是魏卓卿教的。魏卓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?他不得不好好想一想。

  “我们也有大吃大喝的时候。”随从同小士兵聊上了。

  “也同我们一样,初一和十五吗?”

  “不是。我们每拿下一座城池就大吃大喝三天三夜,平时不一定,有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。这几天粮草供应不上,能吃饱就不错了。”

  随从说的是实话,叛军每攻占一座城池首先抢粮仓,然后收集百姓的牲畜和酒,连着几天大吃大喝。

  而他们进攻平原城却没那么容易,久攻不下,带来的粮草快用完了,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,士兵的伙食已经成了大问题。

  “那你还不如留在我们这儿,保证让你天天不是吃肉就是吃鱼虾。”

  随从只是笑笑没有说话,只顾着大口吃肉夹馍。胡明因为年纪大了,牙口不太好,吃得比较慢。

  两个人吃饱了,还剩下几个肉夹馍,胡明给了随从:“你带回去吃吧。我老了,饼凉了就咬不动了。”

  “谢谢胡大人!”随从把剩下的肉夹馍揣进自己的怀里。

  三个人快走到山口时,胡明见路旁有一颗槐树,便让随从折了一根树枝,对小士兵说:“这是一根很重要的树枝,请你把这根树枝交给你们魏大人,我要说的话都在里面。”


  (https://www.zbbwx.net/book/3261366/11111096.html)


1秒记住紫笔文学:www.zbbwx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zbbwx.net